详细内容

 

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和特色:生态环境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以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研究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系统优化技术、设计方法、评价体系;开发源头替代毒害、生产和使用过程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等生态环境材料与技术,实现材料生产的资源与能源高效循环利用,开拓城市矿产资源循环技术新领域,重点研究废弃稀贵金属循环再造技术、城市建筑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等。

稀土、难熔金属等功能材料:开展稀土钨/电子发射材料及扩散阴极制备新技术、发射机理及应用研究;难熔金属材料多元化制品制备技术;研究纳米尺度稀土-过渡金属成相规律及其数据库;研发新型纳米晶的高性能磁性材料、硬质合金等;电磁防护材料及其测量与评价、光催化材料、介孔材料、功能高分子、晶体等。

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针对结构材料的高性能要求和环境友好发展趋势,侧重新材料体系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创新。研究高性能铝合金、高性能耐热镁合金、高性能特殊功能水泥基材料、水泥生态化制备技术、混凝土外加剂、节能建材等。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连接材料与技术、无铅电子组装材料与技术、废弃电子电气产品的无污染拆解和再利用技术与装备、焊接结构接头强度与可靠性、电弧喷涂用粉芯丝材、材料及结构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材料加工过程的仿真模拟等。

光电信息和高效能源材料: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为研究重点,发展以光伏效应太阳电池的高效利用、第二代涂层超导体与二硼化镁超导、高性能二次化学电池等为代表的材料与器件设计、合成制备和工程化应用,拓展电荷-轨道-自旋关联作用以及光子行为的控制科学与创新技术。围绕高效能源利用和电池材料的升级换代,开展二代涂层超导、光伏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研究。

科研成果、获奖。将一级学科的宽口径知识与就业模块相结合,体现了学科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时代特征。该体系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条件,能够全方位为教学、科研服务,重点实施精品教育工程,打造适合研究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三年来,研究生发表文章近600篇,其中300余篇被SCI检索,150余篇被EI检索,发表专利近300项,其中90余项已被授权。近几年来,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屡创佳绩。严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杨巍毕业论文《形变碳纳米管的结构及晶格振动特性研究》分获2009年度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与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年,郭福教授指导的马立民博士,论文《Effects of Co Additions on Electromigration Behaviors in Sn-3.0Ag-0.5Cu based Solder Joint》,以及硕士生孙嘉,论文《Effects of Electromigration on Risistance Changes in Eutectic SnBi Solder Joints》,均获第十二届世界电子电路大会优秀论文 优等荣誉。2012年,周美玲教授指导的赵跃博士学位论文《涂层导体织构镍合金基板及过渡层的研究》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国际交流与就业:研究生在国家和北京市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外资企业中就业,也可通过出国留学、硕博连读或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学院在研究生科研工作方面历来注重和国际学科前沿相结合,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每年学院都会向研究生提供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将研究生送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以保证研究生科研工作处于国际科研前端。

关闭
新2会员手机管理端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010-67392533
电子邮件:yanzhao@bjut.edu.cn